点滴归公的成语故事

拼音diǎn dī guī gōng
基本解释点滴:比喻细微的东西。指公家的东西都要交给公家。
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那要算是数目最大而且最容易舞弊的一件,却是点滴归公。”
暂未找到成语点滴归公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点滴归公)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陈言务去 | 唐 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
一文不名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
通都大邑 | 唐 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备。” |
神采奕奕 | 明 沈德符《野获编 玩具》:“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奕。” |
满招损,谦受益 | 《尚书 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
粗服乱头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 |
罪上加罪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见今县里告下忤逆,如今又打死小四,罪上加罪。” |
黄耳传书 | 《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
叽叽喳喳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忽然又听得隔房一阵人声,叽叽喳喳说的都是天津话。” |
聪明才智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