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的成语故事


和而不同

拼音hé ér bù tóng

基本解释和:和睦;同:苟同;无原则地附和。与人和睦相处;但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苟同。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暂未找到成语和而不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和而不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穷年累世 《荀子 荣辱》:“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不辱使命 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寿昌大笑起来,掉头对着立群说:‘不辱使命!’”
一拥而上 钱钟书《围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车,时时刻刻鼓励自己,不要畏缩,第一辆新车来了,大家一拥而上。”
断断续续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4回:“只见水面上或一朵,或两瓣,断断续续,皆有桃花。”
饿虎吞羊 《清平山堂话本 五戒禅师私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如饿虎吞羊。”
色中饿鬼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
败俗伤风 参见“败俗伤化”。
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本末倒置 金 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番,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清·无名氏《说唐》第63回:“正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两人大战三十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