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弃草昧的成语故事


不弃草昧

拼音bù qì cǎo mèi

基本解释草昧:原始,未开化。不嫌弃蒙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词。

出处《周易·屯》:“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暂未找到成语不弃草昧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弃草昧)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麻痹大意 巴金《坚强战士》:“我要当心,不能麻痹大意,我应当找个隐蔽的地方。”
薪贵于桂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无如鬼,王难见如天帝,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从俗就简 宋 周辉《清波别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简帖,必旋检本,模仿笔画,从俗就简。
满天星斗 唐 杜牧《华清宫三十韵》:“雷霆驰号令,星斗焕文章。”
前因后果 梁 萧子显《南齐书 高逸传论》:“史臣曰:‘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琐相袭。’”
举世混浊 战国楚·屈原《离骚》:“世混浊而不分兮。”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章:“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队长,你就决定吧。”
动荡不定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7章:“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
安于现状 王朝闻《论凤姐》第11章:“这样的梦境,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
一场空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0回:“枉费心机空费力,雪消春水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