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大方的成语故事


落落大方

拼音luò luò dà fāng

基本解释落落:坦率开朗;举止潇洒自然。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

出处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9回:“杜雍却不推辞,将通身换了,更觉落落大方。”


暂未找到成语落落大方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落落大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浪迹江湖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3卷:“某不能甘于寒苦,且浪迹江湖。”
残花败柳 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共穴。”
一视同仁 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屈指一算 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匆匆过了中秋,雯青屈指一算,那天正是出场的末日。”
十全大补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5回:“只见一个医生在那里和他诊脉,开了脉案,定了一个十全大补汤加减,便去了。”
危急关头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对她也很好,一方面是感激她在危急关头毫不犹豫地站在我一边。”
鱼死网破 《杜鹃山》第五场:“他就是张网捕鱼,我也拼他个鱼死网破。”
酒能乱性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16回:“酒能乱性,色是败真。财乃致命,气动杀身。”
画地为牢,议不入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