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抱佛脚的成语故事

拼音lín shí bào fó jiǎo
基本解释原意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临时抱佛脚”。
出处唐 孟郊《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临时抱佛脚的典故
宋朝时期,王安石与客人闲谈,偶然谈到佛经,他感慨地说:“投老欲依僧”,表示想与和尚去做伴。旁人加上一句“急来抱佛脚”。王安石不悦,那人说古诗对谚语,如改成对联则成为“老欲依僧,急来抱佛”,头脚相对。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临时抱佛脚)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改俗迁风 | 《梁书·何胤传》:“兼以世道浇暮,争诈繁起,改俗迁风,良有未易。” |
拉大旗作虎皮 |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首先应该扫荡的,倒是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 |
毁于一旦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
下临无地 | 唐·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
到此为止 | 陈忠实《白鹿原》第16章:“兆海痛苦地叹口气:‘完了。到此为止。’” |
自食其果 | 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 |
古色古香 | 宋 陆游《小室》:“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 |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子野。” |
生死有命 | 晋·葛洪《抱朴子·对俗》:“生死有命,修短素定,非彼药物,所能损益。” |
信以为真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信以为真,把他十分敬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