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三忘四的成语故事

拼音diū sān wàng sì
基本解释见“丢三落四”。
出处《红楼梦》第七二回:“我如今竟糊涂了!丢三忘四,惹人抱怨,竟不大像先了。”
暂未找到成语丢三忘四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丢三忘四)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度外之人 | 《三国志·魏志·杨阜传》:“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 |
开门见山 |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评》:“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 |
石枯松老 | 金·丘处机《水龙吟·道运》词:“海移山变,石枯松老。” |
故家乔木 | 《儒林外史》第四回:“余大先生道:‘自古说:“故家乔木。”果然不差。就如尊府这灯,我县里没不第二副。’” |
举世混浊 | 战国楚·屈原《离骚》:“世混浊而不分兮。”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宋 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志在千里 |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头面人物 | 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发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沧桑,何况到这里来整容的颇多头面人物。” |
官僚主义 |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第二,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 |
指天誓日 |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其若可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