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帚之使的成语故事


箕帚之使

拼音jī zhǒu zhī shǐ

基本解释持箕帚,以供扫除之役。借作己妻之谦称。

出处《韩诗外传》卷九:“楚庄王使使赍金百斤聘北郭先生,先生曰:‘臣有箕帚之使,愿入计之。’”


箕帚之使的典故

春秋时期,楚庄王派使者带上黄金百斤去聘北郭先生,先生说要与他的箕帚之使(妻子)去商议,他进去对妻子说:“楚欲以我为相,今日相,即结驷列骑,食方丈于前,如何?”他的妻子表示尊重他自己的抉择。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箕帚之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反手可得 《荀子·非相》:“诛旦公,定楚国,如反手尔。”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气了。”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捻神捻鬼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婆婆捻神捻鬼的叫噤声!”
嫁狗随狗 宋 陈造《题六幺后》:“兰摧蕙枯昆玉碎,不如人家嫁狗随狗鸡随鸡。”
人心归向 《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流离转徙 清 戴名世《周烈妇传》:“与其妇翁皆贱业,两人流离转徙者久之。”
庖丁解牛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不得而知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海底捞月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7卷:“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