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归于好的成语故事

拼音yán guī yú hǎo
基本解释言:文言中用在句首的虚词;没有实际意义;归于:回到。指重新和好。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言归于好的典故
三国时期,曹丕称帝,东吴孙权也想成就帝业就投靠他,曹丕封他为吴王,还想立他的儿子孙登为太子。孙权派沈珩送去很多珠宝与香料。他们约定魏吴信守诺言,言归于好。沈珩不辱使命,回东吴后被封安乡侯。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言归于好)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书通二酉 | 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 |
逍遥法外 | 南朝 梁 萧统《梁昭明集 林钟六月》:“敬想足下,藏形月府,遁迹冰床,披庄子之七篇,逍遥物外;玩老聃之两卷,恍惚怀中。” |
穷年累世 | 《荀子 荣辱》:“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
忧喜交集 | |
匡乱反正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
乐道好古 | 《孔丛子·公仪》:“鲁人有公仪体者,砥节厉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 |
费尽心机 | 宋 戴复古《石屏集 论诗绝句》:“有时勿得惊人句,费尽心机做不成。” |
胸有成竹 |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多情善感 | 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
化鸱为凤 | 语出《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