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人不孥的成语故事


罪人不孥

拼音zuì rén bù nú

基本解释孥:妻与子女的统称。谓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

出处《孟子 梁惠王》:“泽梁无禁,罪人不孥。”


罪人不孥的典故

战国时期,有人劝齐宣王毁掉周天子巡狩朝见诸侯的明堂,宣王征询孟子,孟子认为如果要实行王政就不能毁,因为周文王当年靠施行王政才统一天下,他罪人不孥,对鳏夫、寡妇、独夫、孤儿这种无助的人特殊照顾,齐宣王认为言之有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罪人不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为民请命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向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处之泰然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宋 朱熹注:“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
正身明法 《晋书 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栋梁之材 南朝 梁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辞简意足 元·白珽《湛园静语·叶水心》:“如此数卷,辞简意足,一坐骇然。”
野没遗贤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那爷爷圣武神文,英明仁孝,真个朝无幸位,野没遗贤。”
土木形骸 《晋书 嵇康传》:“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
一场空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0回:“枉费心机空费力,雪消春水一场空。”
风俗人情 唐 杜牧《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
海底捞月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7卷:“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中捞月,眼见得一个夫人送在别处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