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斗量的成语故事

拼音chē zài dǒu liáng
基本解释载:装载。用车装;用斗量。形容事物、人才很多;也作“斗量车载”。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三国 吴 韦昭《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车载斗量的典故
三国时,蜀主刘备称帝,出兵伐吴。吴主孙权派中大夫赵咨出使魏国,向魏文帝曹丕求援。
曹丕轻视东吴,接见赵咨时态度傲慢地问道:“吴王是什么样的国君?吴国怕不怕我们魏国?”
赵咨听了这种带有侮辱性的问话,心中很气愤。他作为吴国的使者,当然不能有失国家的尊严,便很有分寸地回答道:“吴王是位有雄才大略的人,重用鲁肃证明了他的聪慧,选拔吕蒙证明了他的明智,俘虏于禁而不杀证明了他的仁义,取荆州而兵不血刃证明了他的睿智,据三州虎视四方证明了他的雄才大略,向陛下称臣证明了他很懂得策略。至于说到怕不怕,尽管大国有征伐的武力,小国也自有抵御的良策,何况我们吴国有雄兵百万,据江汉天险,何必怕人家?”
一席从容的对答,使曹丕十分叹服,不得不改用比较恭敬的口气问:“像先生这样有才能的人,东吴有多少?”
赵咨答道:“聪明而有突出才能的,不下八、九十人,像我这样的,那简直是用车装,用斗量,数也数不清!”
听到如此得体的外交辞令,魏国朝廷上下都对赵咨肃然起敬。曹丕也连声称赞赵咨说:“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先生当之无愧。”
赵咨回到东吴,孙权嘉奖他不辱使命,封他为骑都尉,对他更加赏识重用。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车载斗量)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武不善作 | 《西游记》第六三回:“常言道:‘武不善作’,但只怕起手处不得留情,一时间伤了你的性命。” |
大有可为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地方虽一千余里,仙民成俗,大有可为。” |
空空荡荡 | 浩然《艳阳天》第121章:“屋子里空空荡荡,冷冷清清。” |
引鬼上门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吾本等好意,却叫得‘引鬼上门’,我而今不便追究,只不理他罢了。” |
山雨欲来风满楼 | 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暮史朝经 |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小圣在生之日,萤窗雪案,暮史朝经。” |
如法炮制 | 宋 释晓莹《罗湖野录》第四卷:“若克依此书,明药之体性,又须解如法炮制。” |
谦受益,满招损 | 明·沈采《千金记·延访》:“谦受益,满招损。” |
一干二净 | 清 李汝珍《镜花缘》:“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 |
快心满志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只图一时快心满志,不管犯世途万种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