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愤不启的成语故事


不愤不启

拼音bù fèn bù qǐ

基本解释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暂未找到成语不愤不启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愤不启)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声东击西 唐 杜佑《通典 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势力之交 东汉·班固《汉书·张耳陈余传赞》:“势力之交,古人羞之。”
雪兆丰年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古人云:‘雪兆丰年’。”
夜深人静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深夜人静,为何叩门?”
一干二净 清 李汝珍《镜花缘》:“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
亲上成亲 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
见危致命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衣锦还乡 《南史 刘之遴传》:“武帝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会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
燕雀安知鸿鹄志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光前启后 明·王九思《绣停针·寿康对山太史》套曲:“名已就,子亦有。凤毛麟角,光前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