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衣博带的成语故事


褒衣博带

拼音bāo yī bó dài

基本解释褒、博:形容宽大。着宽袍,系阔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隽不疑传》:“佩环玦,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褒衣博带的典故

汉朝时期,大将暴胜之到长安拜访京兆尹赵广汉,夸他维护治安有功。赵广汉谦虚地说自己不如前任京兆尹隽不疑。隽不疑智擒假冒太子成方遂。暴胜之说他当年发现隽不疑时,他头戴进贤冠,腰佩玉柄长剑,褒衣博带,就荐他为青州刺史。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褒衣博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徘徊观望 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至袁氏今日,势已穷蹙,而犹徘徊观望,不肯自归于失败。”
十全十美 清 陈朗《雪月梅传》:“贤侄出门也得放心,岂不是十全十美。”
太岁头上动土 元 无名氏《打董达》第二折:“我儿也,你寻死也,正是太岁头上动土哩!”
阿世取容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至叔孙通,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非重其能定朝仪,知典礼也。”
将功补过 《晋书 王敦传》:“当令任不过分,役其所长,以功补过,要之将来。”
心急如焚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7回:“我越发觉得心急如焚,然而也是没法的事,成日犹如坐在针毡上一般。”
进道若退 《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作乱犯上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21回:“智者称为伐罪吊民,愚者即指为作乱犯上。”
异途同归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本经训》:“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异路而同归。”
大开方便之门 明 冯惟敏《僧尼共犯》四:“谁想巡捕老爷大开方便之门,放俺还俗,便成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