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孝经诗
[清代]:潘德舆
忆我为儿时,家塾在堂隅。日昳读书罢,归时慈母娱。
八岁就外傅,《鲁论》初咿唔。九岁五经毕,文义颇不疏。
十岁读《礼经》,古句忘崎岖。十一背慈训,茕茕失母乌。
十二出门游,奔走能跨驴。是时从大人,来往神愉愉。
大人授《孝经》,命儿自写书。儿写书不成,满纸如墨猪。
左右反覆视,心气惨不舒。低头清泪落,仰头但嗟吁。
大人顾谓儿,儿心一何愚。写书非大难,儿心姑徐徐。
心定手不误,尔盍仰视予。侵晨执笔写,写成日裁晡。
儿乃破涕笑,喜笑东西趋。取书呼儿来,此书义当摅。
读书读其义,此书学根株。儿默听此教,跪受当前除。
朝夕执书读,爱重同球图。读罢藏之笥,亵见惧点污。
儿今又写书,写书忽痛呼。儿有六岁儿,儿已十年孤。
昔时一卷书,岁时常宝储。今日写此帙,吞声泪沾裾。
昔写今亦写,今日迥自殊。昔泣今亦泣,两泣不相如。
昔写虽丑恶,嬉戏称凤雏。今写好似昔,谁与正瑕瑜。
昔泣实恃爱,貌郁神不痡。今泣复何益,泪眼空为枯。
哀哉一卷书,写罢还踟蹰。儿亦呼其儿,学不在五车。
但求孝悌性,敬爱理不虚。亦不在荣达,名誉播九区。
但求守吾身,战战保发肤。儿有弱小甥,神采清且都。
七岁痛陟岵,似续守门闾。此书大义在,此诗非烦纡。
儿复呼其儿,试诵与尔姑。尔姑闻此诗,哀痛犹茹茶。
尔内外兄弟,敬谨相友于。立身与显亲,毋苦不肖吾。
憶我為兒時,家塾在堂隅。日昳讀書罷,歸時慈母娛。
八歲就外傅,《魯論》初咿唔。九歲五經畢,文義頗不疏。
十歲讀《禮經》,古句忘崎岖。十一背慈訓,茕茕失母烏。
十二出門遊,奔走能跨驢。是時從大人,來往神愉愉。
大人授《孝經》,命兒自寫書。兒寫書不成,滿紙如墨豬。
左右反覆視,心氣慘不舒。低頭清淚落,仰頭但嗟籲。
大人顧謂兒,兒心一何愚。寫書非大難,兒心姑徐徐。
心定手不誤,爾盍仰視予。侵晨執筆寫,寫成日裁晡。
兒乃破涕笑,喜笑東西趨。取書呼兒來,此書義當摅。
讀書讀其義,此書學根株。兒默聽此教,跪受當前除。
朝夕執書讀,愛重同球圖。讀罷藏之笥,亵見懼點污。
兒今又寫書,寫書忽痛呼。兒有六歲兒,兒已十年孤。
昔時一卷書,歲時常寶儲。今日寫此帙,吞聲淚沾裾。
昔寫今亦寫,今日迥自殊。昔泣今亦泣,兩泣不相如。
昔寫雖醜惡,嬉戲稱鳳雛。今寫好似昔,誰與正瑕瑜。
昔泣實恃愛,貌郁神不痡。今泣複何益,淚眼空為枯。
哀哉一卷書,寫罷還踟蹰。兒亦呼其兒,學不在五車。
但求孝悌性,敬愛理不虛。亦不在榮達,名譽播九區。
但求守吾身,戰戰保發膚。兒有弱小甥,神采清且都。
七歲痛陟岵,似續守門闾。此書大義在,此詩非煩纡。
兒複呼其兒,試誦與爾姑。爾姑聞此詩,哀痛猶茹茶。
爾内外兄弟,敬謹相友于。立身與顯親,毋苦不肖吾。
唐代·潘德舆的简介
潘德舆(1785~1839)清代诗文家、文学评论家。字彦辅,号四农,别号艮庭居士、三录居士、念重学人、念石人,江苏山阳(今淮安)人。性至孝,屡困州举。道光八年,年四十余,始举乡榜第一。大挑以知县分安徽,未到官卒。诗文精深,为嘉、道间一作手。有《养一斋集》。弟子以鲁一同最著名。
...〔
► 潘德舆的诗(21篇) 〕
:
项安世
晦翁一别遂千秋,跨鹿乘云何处游。
人随流水去不返,名与好山空自留。
晦翁一别遂千秋,跨鹿乘雲何處遊。
人随流水去不返,名與好山空自留。
明代:
张以宁
今代高人张师夔,茧纸画出紫阳诗。青山娟娟洗宿雾,绿树粲粲含朝曦。
孤篷高卷在沙脚,一叟独坐閒支颐。返思前夜风雨恶,满蓑白雨飞淋漓。
今代高人張師夔,繭紙畫出紫陽詩。青山娟娟洗宿霧,綠樹粲粲含朝曦。
孤篷高卷在沙腳,一叟獨坐閒支頤。返思前夜風雨惡,滿蓑白雨飛淋漓。
明代:
黎贞
山中博奕闲王质,谷口耕锄老子真。那似淞江风景好,一竿长钓水粼粼。
山中博奕閑王質,谷口耕鋤老子真。那似淞江風景好,一竿長釣水粼粼。
明代:
杨慎
雁齿红桥仙舫,鸭头绿水人家。
邀郎深夜沽酒,约伴明朝浣沙。
雁齒紅橋仙舫,鴨頭綠水人家。
邀郎深夜沽酒,約伴明朝浣沙。
清代:
陆求可
六花堆积满乾坤,一色更无痕。但分山水高低处,与林庐城郭江村。
蜡屐扶筇,印生屐齿,回首失柴门。
六花堆積滿乾坤,一色更無痕。但分山水高低處,與林廬城郭江村。
蠟屐扶筇,印生屐齒,回首失柴門。